10月20-22日,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史分会第七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暨学术年会在我校举行。来自全国30多所高校、研究机构的50余名专家学者出席了本次会议。
21日上午,开幕式在体育学院多媒体报告厅举行。我校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马博虎在致辞中指出:体育史学是体育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也是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近年来,中国体育史学研究者围绕体育发展历史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研究,取得了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为体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他指出,我校历来高度重视体育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特别是2009年,在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的大力支持下,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我校获批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该基地的成立,为我校体育文化和体育史学研究的繁荣提供了一个高端平台。近年来,我校以长安体育文化、“一带一路”体育文化研究为特色,在体育文化及史学研究方面产出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最后,他预祝本次大会圆满成功!
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党委书记薛立在致辞中指出:本届体育史分会会议正值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之际,在历史文化名城西安召开,具有深厚寓意:一是深入贯彻十九大精神,习近平的报告高屋建瓴,内涵深刻,对我们体育史学界下一步的工作方向具有纲领性的指导意义;二是西安是古代中国强盛的标志,是 “一带一路”倡议中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中国的古代文明从这里走向西方世界,新一届体育史分会的学者们,今天也是从这里开始,承前启后,要站在国家文化自信和文化振兴的新高度,用现代科技的思维与手段,开拓中国体育史学研究的新天地。
随后,举行了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史分会第七届委员会聘书颁发仪式。本届委员会共由44人组成,贾国富任主任委员,薛立、崔乐泉、林致诚、孙葆丽、孙淑慧为副主任委员,崔乐泉兼任秘书长。我校体育学院院长史兵教授任常委、体育学院张金桥副教授任委员,是全国少数几个有两人入选委员会的单位之一,充分反映了我校体育史学研究在全国的重要地位。
体育史分会主任委员贾国富向与会代表传达了中国体育科学会第八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精神。会议还发布了中国体育史学科发展研究报告(2012-2017),着重从“学科发展”的视角,梳理和总结 2012-2017年体育史学科的发展概况、特点与成就,剖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几年体育史学科发展的应关注的问题。
在21日下午的分组讨论中,与会代表围绕体育史分会下一步的发展规划、高等教育出版社《体育史》教材通稿等展开了激烈而有真知灼见的探讨,就体育史学科的未来发展问题达成了多项共识。
承办本次会议,可以有效促进我校体育文化及体育史学研究,提升学校声誉,扩大社会影响,为学校“一流学科”建设添砖